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长沙主持召开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我们不仅要大力解决那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同时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紧迫性问题,这些都必须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这是近十天以来,温家宝第二次到地方调研经济发展形势。
最近一段时间,决策层频繁赴各地调研并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6月25日和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浙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远近结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后的28日和29日两天,温家宝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要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6月24日至25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先后赴石家庄、保定等地调研,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与此同时,6月30日和7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赴央企调研时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决策层密集调研的背后,是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当前,欧债危机恶化使得世界经济前景扑朔迷离;在国内,通胀预期有所加强,房地产调控任务艰巨,钢铁等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结构调整压力,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大大超出了预期。
事实上,早在5月中旬,温家宝赴天津调研时就已经指出,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
据经济学家梳理,中国经济面临六大“两难”问题:人民币升值若过快会面临出口恶化、就业困难,不升值又会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既要增强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也不能再走过去一味扩大出口的老路;要提高劳动者收入,但相应的企业成本也会增加;房地产调控不可半途而废,但房地产大萎缩也对经济不利;节能减排要上调资源价格,但当前物价需要控制;宏观政策退得过早有二次探底的风险,退得太晚又会加大通胀压力。
从宏观调控的目标来看,最大的“两难”实际上就是实现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一方面,在经历了2009年的“V”型反转之后,GDP在今年一季度高达11.9%,但从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速将逐季放缓。这一趋势在一些先行指标中已经有所体现,7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PMI跌至52.1%,在5月急跌了1.8个百分点后,6月再跌了1.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结构问题也逐渐暴露,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内需当中投资占比过高,这些问题都到了必须要着手解决的时候。
针对上述“两难”问题,温家宝指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坚持搞好总量调控的同时,着力完善体制机制,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也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