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企联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协会中心
协会简介
企联章程
组织机构
部门设置
协会媒介
代管协会
新会员入会条件
入会条件
邀请函
申请表
登记表
团体会员
合肥经济纵横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合肥经济纵横>> 合肥经济纵横
“江淮城市群”成国家重点发展八大城市群之一 合肥为龙头
更新日期:2010年9月26日  浏览次数:次   字体【

    自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安徽的曝光率似乎一下子增多了。

    9月21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中国发展报告2010》,报告主笔之一、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表示,国家今后将优先开发三个特大城市群,重点发展八个大城市群。其中,江淮城市群成为重点发展的八大重点城市群之一。次日,这则新闻登上了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

    探寻:“江淮城市群”是1+10

    时光追溯到2008年5月,一份名为《关于构建江淮城市群并作为重点开发区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建议》从合肥发往国家发改委。

    课题组成员、时任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志迎曾毫不避讳地指出:“安徽发展不足、发展不够快仍是主要矛盾。”

    昨天,刘志迎仍然表示:“(发展)还是要靠安徽人自己奋发努力。”

    在此之前,在中国发展基金会举行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发布会上,身为报告主笔之一的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表示,以后国家将优先开发三个特大城市群(即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八个大城市群,其中,江淮地区被列入八大重点城市群之列。

    “三年前,我们学界所提的‘江淮城市群’是指合肥、六安、滁州、巢湖、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池州、淮南、蚌埠。”刘志迎说。

    在他的介绍下,“江淮城市群”跃然眼前:这是一个以合肥为中心的“1+10”城市群,拥有人口3100万,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

    9月21日,这个宏大的城市群沉寂几年后再次被提及,终于焕发出一种崭新的光芒。“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根据这一地区的发展状况来说的。当然,可能在今后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上,会进一步明确空间布局设想,可能将‘江淮城市群’作为重点开发区域。”刘志迎解读道。

    发展:合肥始终都是“龙头”

    “以合肥为中心的沿江城市和沿淮城市为支撑的城市群体,构筑起安徽的经济脊梁。”刘志迎介绍,这样的城市群“龙头”依然离不开合肥。

    “这也是根据安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经过充分讨论和论证的一种设想,也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合肥在城市群中要充当核心地位,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一种发展共识是这样的,安徽必须抱成团,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发展更为迅速,而一个有凝聚力的城市群是个好选择。

    前不久,一份报告也曾盛赞安徽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七小龙”,同时也把合肥拔高到领跑的位置。

    思考:“圈、群”未来将并存

    实际上,安徽至今存在着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两淮一蚌城市群——圈、带、群同时存在的情况,而去年起上升到国家级别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又是一个更大的概念。

    “安徽经济空间布局有多种提法,如‘呼应浦东,开发皖江’、‘三点一线’、‘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两淮一蚌’、‘合芜蚌’等等,这样多种提法,其主要还是江淮之间,也是空间布局认识的深化过程。”刘志迎介绍道。

    “圈、群”并存的未来之路,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核心城市的辐射力,也弱化了和周边省份城市群的竞争力?

    刘志迎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不管是什么提法,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去发展,合肥发展很好,沿江发展得很快,希望其他城市和区域都要有新的发展,‘江淮城市群’才会成为真正有实力的城市群。”

    “不管如何,这对安徽人来说是一个机会。”刘志迎说。


     来源: 江淮晨报

上一篇:安徽省四项整治为企业减负   下一篇:安徽省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

合肥市企业(企业家)联合会 合肥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霍邱路6号 邮编:230001 EMAIL: 1161590375@qq.com TEL: (0551)65136583 FAX: (0551)65136583
 技术支持:新干线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9023400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1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