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环保部通过审议的《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简称《标准》近期即将出台,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这个新标准出台并得到严格执行,将加速企业兼并重组步伐,缓解目前稀土行业产能过剩、混乱无序的局面,之前的“贱卖”局面有望彻底得到改变。
事实上,不仅是稀土行业,在新材料领域,多个产业正因为环保的压力不得不革新技术、更新设备,由此提高了行业技术水平,引发行业重组。
环保标准引起行业整合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稀土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受到各方关注。
据了解,我国稀土企业达1000多家,分布在10多个省市,但年处理能力在2000-5000吨的企业只有10家,年处理能力大于5000吨的企业只有3家。多数稀土企业普遍规模小,竞争力差,为了存活竞相压价,使整个稀土行业处于盲目竞争状态。
业内专家表示,《标准》出台意味着之前的稀土行业格局将发生很大改变。“比起国家收储计划和联合定价等传言,用环保设限应该是改变稀土行业乱象非常好的手段,一方面避免了行政手段对行业干预带来的‘不公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规避国外用违反WTO规则和贸易保护等理由来给国内企业施压。”业内专家说,如果这个稀土行业的环保标准出台并严格执行,估计我国稀土行业生产能力将会大幅下降,约1/3的稀土企业将因达不到相关要求而被迫“出局”。
“提高环保标准的政策导向无疑有利于促稀土行业整合提速。”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说,如果《标准》得到严格执行,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稀土产能,因为高昂的环保成本将使相当一部分小矿山和冶炼企业出局,缓解目前稀土行业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环保门槛的设立,也将更有利于稀土行业优胜劣汰,加速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
张安文同时指出,随着产能减少,以及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等各项投入带来的成本增加,稀土价格也将提高到合理水平,之前的“贱卖”局面有望彻底得到改变。
此前,我国有过环保政策引发新材料行业整合的先例。因锰产业给环境带来沉重的包袱,环保部要求广西所有涉锰企业需在2009年底之前完成环境整治任务。
随后,广西崇左市、百色市等锰产业集中地区相继组织开展了包括电解锰、铁合金、锰粉加工等所有涉锰企业在内的大面积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许多生产工艺简陋、无力治污的涉锰企业被依法查处关停,实力雄厚的企业则通过整治和完善治污设施,加强技术改造,增加产能,企业效益大大提高。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面对国家出台的环保标准,新材料企业往往需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来达到相关标准,这将在客观上促使企业提高了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有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良性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常山县龙山碳酸钙有限公司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今年4月,公司投资100多万元,新上了一个碳酸钙生产线除尘回收系统技改项目,采用双层不锈钢铁丝网过滤,不仅可以除去80%的粉尘,每天还能回收0.5吨左右碳酸钙;为了处理废渣,龙山碳酸钙公司通过对接工业产品生产链,将干燥的废渣直接运往隔壁的江山虎水泥公司,用作生产填充料,潮湿的废渣则通过企业投资建造的石灰粉加工车间,将其加工成石灰粉,作为建筑材料销售。
从事锰矿开采和锰系列产品深加工的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新分公司电解锰年生产规模达5.3万吨,在电解锰、电解二氧化锰环境整治工作中累计投入已达1.2亿元。
中信大锰矿业通过采取循环经济方式,利用矿区内建成的20万吨/年硫磺制酸项目余热锅炉,代替硫酸锰、电解二氧化锰生产采用燃煤锅炉,使公司每年减少3万吨标煤消耗和1200多吨二氧化硫排放;通过采取清污分离、雨污分流的治理办法,对冷却水经处理后回用,冷却水循环利用率达95%以上;对含铬、含锰废水分类分级处理后回收利用,使电解锰生产的废水实现了零排放。
从事生产高纯电解金属锰加工的靖西县鑫源锰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9月启动了锰污染整改治理工作,共投入1600多万元用于改造维护环保设施设备、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在线监测的运营等14大项整改工作。该公司新配套建设了废水收集池、深沉池、应急池、地面初始雨水收集池和含锰废水收集处理池,实现了冷却水和处理后废水的循环使用。
实现技术改造后,新材料生产企业不仅提高了锰的回收率和水的循环率,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
|